一座藝術館的文化示範意義

在以軟實力為競爭主軸的時代,是否擁有足夠數量、足夠品質的文化設施,對城市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藝術家的責任是要把美獻給社會,對文化的影響、對社會的承擔、對公眾的責任更能代表一位藝術家的價值“宋雨桂藝術館”將成為既有藝術展示,也有藝術品出版交易,還有藝術交流活動的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藝術場所。

 

  文化設施是把城市文化品位具象化的平臺,是凝聚城市文化力量並使其不斷發散出去的重要載體……是否擁有足夠數量、足夠品質的文化設施,對一座城市的未來命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文化厚度是一座城市最持久、最動人的魅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城市的形象、氣質、性格都要依賴文化的涵養,而城市的發展更加離不開文化的支撐。

 

  展現城市文化厚度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憑藉歷史文獻、古跡文物來彰顯文化積澱,也可以依靠文學藝術創作來提升文化形象,還可以通過完善城市規劃、豐富人民生活來營造文化氛圍,而其中最直觀、最具普及功能和公眾意義的方式是建設各類文化設施,如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等等。

 

  文化設施是把城市文化品位具象化的平臺,是凝聚城市文化力量並使其不斷發散出去的重要載體。文化設施的存在意義絕不僅僅限於為城市增加幾座建築物,或者是為市民提供幾處休閒的場所,實際上,它們是城市的面孔,更是城市的底蘊。不誇張地說,在當下這樣一個以軟實力為競爭主軸的時代,是否擁有足夠數量、足夠品質的文化設施,對一座城市的未來命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瀋陽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有多民族融合的豐富的文化形態,是清文化的發祥地,也是舉世聞名的工業重鎮,無論是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工業文化,還是流行文化,都能在瀋陽找到代表。但是,瀋陽的文化厚度卻並沒有完全凸顯出來,她的文化形象不夠鮮明,文化優勢不夠突出,甚至有一些文化資源還不為人知。在許多人的認知中,瀋陽似乎還是那座有些粗放、欠缺細膩的城市。究其原因,在文化氛圍的培養、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加強。為此,近年來,瀋陽市有關部門作出不少努力,其中,建設“宋雨桂藝術館”便是一個重要的舉措。

 

  “宋雨桂藝術館”是我省首座以藝術家名字命名的藝術館,目前已正式落成,並進入集中布展階段。據悉,該藝術館的藏品種類之豐、價值之高遠遠超出外界的預期,當中不僅包括宋雨桂在不同時期創作的經典畫作,更有他40餘年來在全國各地尋訪而得的極具歷史與藝術價值的各類收藏品。“宋雨桂藝術館”能為遼沈地區的文化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或許要到開館之日才能詳而論之,不過,它的建設與落成已經具有了重要的示範效應,未來一段時間內,必將成為受到輿論廣泛關注的文化現象。作為首家獲邀採訪的媒體,本報記者于10月4日率先探訪了藝術館的全貌,並對著名藝術家宋雨桂進行了獨家專訪。

 

  宋雨桂不僅拿出了自己在各個時期的代表畫作,更決定將數十年來收藏的一大批珍貴藝術品也放在館中……展品有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少是堪稱文物級的藝術品。

 

  每個人對城市的記憶總會停留在某些具體的事物上,可能是一處風景、一座建築,又或者是一種美食、一件藝術品。能使人留下美好記憶的城市,必然是一座有味道、有個性的城市,這種個性和味道來自于城市的文化厚度。當人們談起巴黎、紐約、倫敦時,總會聯想起盧浮宮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在這些博物館中收藏著人類發展史上可堪稱頌的文化藝術結晶,它們的魅力和影響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為巴黎、紐約、倫敦進入文化名城行列的重要依據之一。並且,這些城市還擁有大大小小的各類博物館、藝術館、美術館,它們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個無形的“文化場”,為涵養城市文化土壤、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創造了可能。由此可見,一座城市的文化構成中不能缺少文化設施的存在。

 

  10月4日,記者探訪坐落在瀋陽長白島上的“宋雨桂藝術館”,從外觀來看,它是一座風格簡潔、素雅的小樓,與長白島上鱗次櫛比的高層建築相比,氣質清新別致。館外的草坪上已經擺放了部分展品,除了一些石刻或石碑外,最奪人眼球的是兩棵價值不菲的金絲楠木。該館首席督導曹濟麟告訴記者,“宋雨桂藝術館”最初的功能設計是以宋雨桂的畫作為主要展品,“作為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宋雨桂老師在中國乃至海外書畫界具有很強的影響力。2011年,由宋老師主筆、兩岸多位畫家共同創作的66米長的《新富春山居圖》,得到海內外各界的高度評價。在此背景下,省市有關方面萌生了以"宋雨桂"為名,建設一座藝術館的想法。2011年9月27日,這種想法變為了現實,由瀋陽市出資建設的"宋雨桂藝術館"在長白島正式奠基,藝術館建築面積達到1.12萬平方米,設有藝術品展廳、書畫裝裱室、創作室和藝術圖書館等。這座藝術館建成後可能產生的文化價值被寄予厚望,省市有關領導表示,要把它作為推進地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代表項目,建設成瀋陽的標誌性建築、文化設施、藝術殿堂,期待它為瀋陽乃至遼寧的文化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宋老師本人也把藝術館建設視為個人藝術生涯的嶄新起跑線,因此,他不僅拿出了自己在各個時期的代表畫作,更決定將數十年來收藏的一大批珍貴藝術品也放在館中。所以,藝術館的展品數量劇增,其文化價值也有飛躍性的提升。我們在今年6月開始正式布展,目前進館的藏品未達到總數的1/3,以藝術館現有面積來說,肯定不夠用了。”

 

  記者跟隨曹濟麟從藝術館的一樓開始順次參觀。曹濟麟介紹說,一樓是綜合展館,主要用於展示石刻、石像、石碑以及天然奇石等。二樓則是宋雨桂美術作品展區,其中一間弧形展室最為特別,它是專門為展示《新富春山居圖》而設計的。三樓是藝術工作室,除了為宋雨桂提供創作場所之外,該層還擺放了大量稀有的木刻、木雕藝術品,以及古傢俱,其中大部分為金絲楠木製成。據悉,這些展品有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少堪稱文物級的藝術品。布展期間,不少文博界、藝術界人士提前到訪,著名鑒賞家關寶琮,著名書法家、鑒賞家劉建敏都對展品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宋雨桂藝術館”的有些展品即便是國內乃至海外的著名博物館恐怕也見不到。因此,“宋雨桂藝術館”其實已經具備了博物館的功能,它不僅僅是展示藝術家個人藝術成就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它把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各類藝術品集聚在一起,構成了一處具有強大凝聚力和發散力的“文化場”,其可能產生的文化效應值得關注。

 

  藝術家應當關注國家民族的命運,要對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有清晰的認識……每一個石像、木刻都是歷史的講述者,它們可能是殘損的,但恰恰是這些殘損代表著歷史的印記。

 

  有人曾經說過,藝術家的責任就是要把美獻給社會。創作水準不是衡量藝術成就的唯一標準,對文化的影響、對社會的承擔、對公眾的責任更能代表一位藝術家的價值。

 

  宋雨桂坐在藝術館一樓的長凳上接受記者的專訪,他的對面是一排年代久遠的石雕頭像。與他交談時,記者仿佛置身在古今時空的交叉點,聆聽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娓娓講述著他對歷史與藝術、使命與責任的理解。

 

  “我時常會想,什麼樣的畫家才是真正優秀的畫家。一個僅僅注重研究繪畫技巧的畫家一定不是好畫家,或者可以說,他就只是一個畫家而已。這個世界上有天分、有才華的藝術家多不勝數,但是,有文化精神、有民族責任感的藝術家卻並不多。我認為,藝術家應當關注國家民族的命運,要對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有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從而在自己的藝術成長過程中站得更穩、紮得更深。”

 

  宋雨桂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是眾所周知的,人們習慣用國畫大師、著名藝術家來形容他。其實,收藏家身份的宋雨桂,其成就同樣堪稱“大師級”。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宋雨桂就開始關注民間藝術,尤其是那些可以代表中華民族滄桑歷史的雕塑類藝術品。多年來,他每到一處都會留心尋訪,收集散落在鄉間的、有價值的“奇寶”。“我喜歡雕塑,因為它有立體感。每一個石像、木刻都是歷史的講述者,它們可能是殘損的,但恰恰是這些殘損代表著歷史的印記。”

 

  “我們國家仍有許多極具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藝術品沒有被發現,還有一些被以各種非法的方式輾轉賣到了海外,每次我在其他國家的博物館看到我們中國的文物都會感到十分遺憾和無奈。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責任把這些國寶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坦白地說,我有一種"搶救"的心態,例如我收藏的一件"千佛塔",之前的所有者本來打算把它賣到外國去,我知道後,及時買了下來。我一個人的力量很有限,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這些藝術品的命運。”

 

  2011年,宋雨桂在藝術館奠基儀式上說過一句話:“我感到,遼寧省和瀋陽市對文化建設非常重視,我們的文化事業在興起,建設這座藝術館就是一個有力的說明。”宋雨桂告訴記者,他之所以決定將個人收藏品全數放在“宋雨桂藝術館”中作展出之用,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藝術館的文化影響力,從而為瀋陽乃至遼寧的文化形象增添一個新的亮點。他說:“我是瀋陽人,我的藝術生命是在瀋陽成長起來的,我應當回饋這座城市,為她的文化發展盡一點綿力。瀋陽的文化氛圍與北京、上海以及南方的一些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我們也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但是,目前的確存在著傳承斷裂的問題。我從事了幾十年的藝術工作,感受很深,自然而然地生髮出一種責任感,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不然好像自己"失職"了一樣。因此,我希望把這座藝術館建設好,使它能夠順利地運作起來。文化設施是一個城市的象徵,我們仍舊缺乏這樣的場所。據我所知,在江浙一帶,博物館、藝術館相當多,有政府建的,也有私人建的,我們也應該跟上發展的步伐,否則就會在文化上越來越弱勢。”

 

  “宋雨桂藝術館”將會成為一個契機,促成更多中小型的、專題性的藝術館或博物館的出現,使瀋陽的文化氛圍更濃厚、更生動。

 

  博物館、藝術館所能提供的不僅是一種物化的彙集與並置,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性的集聚。不同的理念和展品會使不同的文化展館具有截然不同的風貌,同時,也會創造出不同層面的精神享受。記者瞭解到,由於展品數量巨大,“宋雨桂藝術館”的旁邊將會再建一座新的藝術館,用以彌補目前不足的展覽空間。待新館建成後,由兩座建築共同組成的“宋雨桂藝術館”將會更完整地展出宋雨桂的作品和收藏。

 

  宋雨桂認為,從瀋陽的城市規模、人口數量來看,政府還應繼續加大對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爭取建成更多的各種類型的專題文化場館。“舉個例子,我的收藏品除了石像、木刻之外,還有瓷器、紫砂器、金銀器、玉器等,每一類都可以單獨放在一座專題藝術館或博物館裡。我收藏的金絲楠木傢俱,有些是從北京金絲楠木博物館收回來的,非常珍貴,足夠在瀋陽撐起一座金絲楠木博物館。另外,我收藏的瓷器中,有兩件是罕見的元代青花瓷,也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孤品瓷器,都可以成為一座瓷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所以,我希望"宋雨桂藝術館"能夠成為一個契機,促成更多中小型的、專題性的藝術館或博物館的出現,使瀋陽的文化氛圍更濃厚、更生動。”

 

  宋雨桂建議,政府可以科學利用民間資本,使其參與到文化設施的建設中。他說:“很多人覺得提升城市形象只要多鋪草坪、多種花就可以了,其實不然。綠化固然重要,但是只做綠化,城市會變得非常單調。而文化設施不同,它們的歷史感、藝術感是綠化所不能替代的,政府應該站在對未來負責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問題。另外,文化設施建成後還需要積極有效的管理。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一些文化設施即便建成了也難以長期持續運作,有關部門要有科學的、全面的規劃。”

 

  明年春天,“宋雨桂藝術館”將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宋雨桂希望這座公益性的藝術館能夠承載更多的可能,既有藝術展示,也有藝術品出版交易,還有藝術交流活動,成為一座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文化藝術場所。“我的想法很多,比如舉辦研討活動,邀請文史學者、藝術評論家來座談,不僅可以進一步解讀展品的價值,還能起到為公眾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的作用,這麼一來,藝術館又可以增添一項功能。我快80歲了,還想多做些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這些想法代表了遼寧文化藝術界的一種心理狀態,希望能夠起到一些示範作用,讓更多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對國家、地區的文化發展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資料來源:遼寧日報

http://roll.sohu.com/20131008/n387726643.shtml

 

聯繫學校

地址:中國澳門 新口岸宋玉生廣場255號 中土大廈9樓

電話:+853 2875 5205

傳真:+853 2875 5206

電郵:mssmllc@mss.edu.mo